

結合上海的3月24日實驗室事故,我們來聊一聊實驗室安全。2025年3月24日16時55分,上海張江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室里,一聲爆炸,打破了午后的平靜,這場事故最終造成兩人死亡,一人重傷,一人輕傷,直接經濟損失超280萬元。當我們翻開這份厚厚的事故調查報告,看到的不只是冰冷的文字和數據,更是兩個年輕生命的逝去。幾個家庭的破碎,以及一連串本可避免的安全漏洞。首先我們先來還原一下事發當天的經過。
涉事公司受某醫藥公司委托,制備一種叫RB4259的螺環類藥物分子中間體,當天進行的是第三批實驗。上午9:10,研發二部負責人安排組長帶著三名實驗員開始準備,10點左右投料,14:00~15:00之間開始滴加雙氧水,計劃滴加5.1公斤,預計4個小時完成。到了16:55,一名實驗員在實驗室內操作,組長、另一名實驗員在門口,第四名實驗員在走廊玩手機,29秒后組長走進實驗室,門口的實驗員在旁查看,僅僅8秒后,爆炸發生了。巨大的沖擊力波及走廊,走廊里的實驗員自行逃離,而室內操作的實驗員和進室的組長倒在現場。
隨后趕到的研發二部負責人撥打了119和120,消防和醫護人員迅速到場,但室內操作的實驗員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,進室的組長被送到醫院后掙扎了6天,還是在3月30日,因傷勢過重離世。門口的實驗員全身75%面積燒傷,其中40%是三度燒傷,至今還在瑞金醫院治療。走廊里的實驗員面部15%面積二度燒傷,雖已出院,但這場事故留下的創傷恐怕一輩子都難以愈合。聽到這里,大家可能會問,好好的實驗怎么就突然爆炸了?華東理工大學的專家團隊做了事故溯源實驗,揭開了背后的原因。
簡單來說,這場爆炸分兩步,第一步反應釜里的四氫呋喃蒸發成蒸汽,加上物料總體積少,水相不足,攪拌槳沒法有效混合油水兩相,實驗人員加雙氧水時,雙氧水和大量水接觸,分解出大量氧氣,這些氧氣和四氫呋喃蒸汽混合,形成了能爆炸的混合氣體,這時候實驗員可能是調節閥門,也可能是碰到了反應釜,產生了靜電放電,瞬間點燃氣體,反應釜內先炸。第二步,第一次爆炸把反應釜炸碎了,里面的物料露出來,高溫下氣化,又和空氣混合,遇到第一次爆炸的余火,第二次爆炸發生,物料濺到人員身上著火,還形成了流淌火,最終造成了這樣的慘劇。聽起來像是一連串巧合湊在一起,但調查報告里明確寫著,這不是意外,而是一起一般等級的生產安全責任事故。
所有的巧合背后都是涉事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全面失守。我們先看涉事公司的安全制度,他們雖然有設備管理規程,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程這些制度,但偏偏少了最關鍵的幾個,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,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,安全檢查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,這就好比蓋房子,少了幾根承重座,垮掉是早晚的事。再看人員管理,技術部副總裁,職責里寫著要組織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和涉事項目的工藝規程,操作規程全是空白。研發副總監要負責安全檢查、隱患治理、安全培訓,結果實驗過程沒人監管,隱患排查更是沒影的事。
還有兩名新進員工,連最基本的入職三級安全教育記錄都沒有,就直接上崗操作危險實驗。公司的安全員是個電工兼職的,沒接受過專業培訓,連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識都不具備,這樣的安全管理就是形同虛設。更讓人揪心的是實驗過程的管理,涉事實驗沒有專門的操作指導手冊,只有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。實驗投料量變了,從之前的放大制備改成縮量制備,卻沒做任何安全風險評估。3月24日的實驗記錄,只寫了投料量兩千克,沒有任何過程細節,連視頻記錄都沒有,這哪里是嚴謹的醫藥研發實驗,簡直是拿生命開玩笑,除了涉事公司,其他相關方也難辭其咎。
出租廠房的某絕緣材料公司和涉事公司簽的安全責任書里,只規定了承租方的責任,自己該負什么責完全沒寫。日常管理更是流于表面。委托實驗的某醫藥公司,雖然自己做了課題實驗,提供了技術路徑,但對涉事公司的實驗過程安全沒有任何監督,等于把風險完全轉嫁了出去。事故發生后,相關責任人都受到了處理,法定代表人、副總經理被行政處罰,研發副總監被追究刑事責任。涉事公司和出租廠房的公司也面臨行政處罰,可再多的處罰也換不回逝去的生命,也彌補不了傷者和家屬的痛苦。
這場事故不是個例,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屢見不鮮,2023年某高校實驗室反應釜爆炸,造成一名研究生死亡。2024年某化工企業實驗室有毒氣體泄漏,導致三人中毒住院,這些事故背后都有著和324事故相似的問題,制度不健全,培訓不到位,風險不評估,監管不落實,實驗室是科技創新的搖籃,但絕不能成為安全事故的溫床,對于企業來說,該怎么做才能守住安全底線。
第一,制度要全,法律法規要求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一個都不能少,而且不能只掛在墻上,要真正落實到每個環節,每個人,像涉事公司缺的那幾個關鍵制度必須趕緊補上,還要定期修訂更新,讓制度能跟上實驗項目的變化。
第二,培訓要實,新員工入職三級安全教育必須合格才能上崗。老員工要定期復訓,尤其是涉及新實驗新材料時必須做專項培訓,不能再搞老帶新這種敷衍的模式,要讓每個實驗員都清楚風險點在哪里,遇到問題該怎么處理。
第三,風險要輕,每個實驗項目不管是放大還是縮量,都要做全面的安全風險評估。特別是涉及危險化學品高溫高壓的反應,必須找專業機構論證,制定應急處置方案,實驗過程要有詳細記錄,視頻監控要全覆蓋,出了問題能追溯,能復盤。
第四,監管要嚴,企業要配專職安全員,而且必須是經過專業培訓,具備資質的人員。管理層要定期帶隊檢查,不能只走過場,發現隱患要立即整改,整改不到位就停工,決不能抱有僥幸心理。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,不管是實驗室工作人員還是企業管理者,都要記住,安全不是口號,是底線,是生命紅線。實驗臺上的每一瓶試劑,每一個儀器都可能隱藏著風險,操作時的每一個疏忽,每一次僥幸都可能釀成大禍。上海324事故已經過去幾個月了,在那聲爆炸應該永遠回響在我們耳邊。
提醒我們,科技創新要敢闖敢試,但安全底線絕不能突破,希望所有企業都能從這場事故中吸取教訓,把安全真正放在心上,抓在手上,讓實驗室成為孕育成果的沃土,而不是吞噬生命的陷阱。也希望每個實驗人員都能平平安安上班,高高興興回家,讓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。
特別聲明:本公眾號部分內容轉載于網絡平臺,僅供學習與交流,非商業用途!對文中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報道錯誤或侵權,請盡快私信聯系我們,我們會立即做出修正!
誠創科技——時間沉淀、鑒證品質
咨詢電話:025-52104357
售后電話:025-85099655
傳真:025-52101956
郵箱:layout@njcct.net
地址:南京市江寧區通聯路9號聯東U谷二期23號